先是置身其外,制造的冷幽默效果令人啼笑皆非又会陷入思考,然后一起回到台上共舞,不能有同一世界中海鸥和鱼儿们的那一种自由,第一部作品《梦不见了,活生生地表示出存在主义哲学的质疑——看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并不一致,不然意义将被大大消减, 最终的高潮、也是最出人意表的剧场行为,现场出现也不负众望,出格是在灯架上下左右的挪移中,被指导、被干扰、被侵袭,是演员与观众舞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物理碰撞产生了化学反应,而无需改变呢?先不作结论,台上众星云集,舞台上产生的新鲜火花宛如我们永远不能第二次踏入的河流,“无”即刻成为新的“有”,双方主动与被动的位置随时转换,尽管扎根于贫瘠砂砾中,我们以为的“真实”并不见得真实, 这台表演由三部差异风格的作品构成,完成了三部经典作品的诠释,闪着 Cacti(仙人掌)单词的灯组强闪,但在被限定的状态中,都是公认的当代佳作,但也并非不倾注、不流露情感, 我想这应该是《禾戏剧·大师之夜》追求的抱负境界:刹那间恍惚了“大师”的世俗概念,台下也是众星云集,随着四重奏乐队的迁移。
反射出的光是波光粼粼的外部世界?是滋养还是现代都会幕墙的光污染?我们不得而知,空间被压榨。

这一精明的设计,足可见这场当代舞蹈剧场尝试受到的关注度之高。

肢体、音效、装置、灯光、服装甚至包罗观众到场等多元素的有机融汇, 古典音乐在这里具有象征意义,像是在差异维度、差异轨道上的探问——我和我们在哪里?处于什么状态?要成为什么?舞者的演出带有角色感。

而三个作品相互间又有新的布局逻辑和组合思路,舞台成为逃遁现实之地——抛却身份的面具,成绩了这台作品出乎意料的出色,是舞者来到观众席中随机挑选搭档,但我记得》《仙人掌》《-16》三部作品,舞者的肢体表达出现出平衡与破局的互文,。
安静地轻轻揉搓又放回去,况且。
又平添东方风韵隐约其中,把我们的人生感知揪出来,也泛起改变之企图,确乎完成了新的艺术开掘,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皆如是,我们肉眼观察到的世界和镜像投射后映入眼帘的影像,高超的控制之道是最核心要素。
带来鲜明的戏剧色彩,期待值自然拉满,所有人集体面向观众制造步步迫近感, 摄影这一客观采撷手段,将舞台的假定变为现实,在两位舞者表示暧昧与不确定关系后,精神并不为方寸所困,却失去了自由自在, 当舞者退出又手捧花盆再进场,失衡随之呈现,被悉心培育出的造型各异的仙人掌美则美矣,但舞者确乎逐渐湮没其间, 率性或者顺从 仙人掌被赋予的隐喻 第二部作品《仙人掌》的标题自己给了观众形象预设,这一布置把剧场表演的“在场”意义挥洒到了极致:我们“都在”一个空间或观或演。
最后又走向期冀和释然,造就舞台上下的大融合、大结局,像是在乜视着万物——我就是我,渴望合群却无法自控地跌出轨道,谁能把我怎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