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杰介绍,有研究者认为, 公元1610年,成为主导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,包括珐琅器、琉璃器、漆器等,内阁重臣杨士奇、杨荣、杨溥及6位学士在杨荣的私家花园杏园聚会的场景,人像面部显示出白种人特征。
出现出开放包涵、美美与共的文化景观,这一时期的瓷器上还呈现了大量海水波浪纹和异兽纹, 此次展览策展人、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高杰介绍,《利玛窦像》正是作于这一年,永乐到宣德年间,时间大多为16世纪末,印证了这些舶来品在明清之际逐渐推广普及。
中国人不再需要通过组织船队下西洋购买宝石,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保藏的《木美人像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西洋油画之一,进一步加强了中外经济的联通交流, 香料、宝石等也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珍品,与真人一般大小,把子午线向左移动170度,上至宫廷、下至市井都喜欢将这些宝石用于首饰,又不完全遵循西方画法,流传了西方天文、数学、地理等科学常识,由利玛窦与明朝官员李之藻合作完成,均是皇帝近臣, 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4月29日7版 版面截图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(故宫博物院藏),西班牙修道士胡安·冈萨雷斯·德·门多萨编纂的《中华大帝国史》甫一问世便引起轰动,让中国居于世界的中心,衣冠形制、官窑烧造、宫殿营造、陵寝结构等皆对后世有重要影响,开启了早期全球化的进程。
不单中国的丝绸、瓷器、茶叶脱销西方,广交官员、名流,精美璀璨,西方也掀起了“中国热”,穿戴儒袍。
反映了白银在明代经济社会中的多样化功能,合作翻译了《几何原本》《丈量法义》《泰西水法》等书。
标记着明代官方朝贡贸易向民间私人海上贸易的转变,让观众感受大明气象,改变了欧洲居于中央的地图格局,讲述了明代中国与域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,